카테고리: Entertainment
Created by: Christina lou
Number of Blossarys: 12
葫芦丝,又称"葫芦箫",傣语称"筚郎叨"("筚"为傣语吹管乐器的泛称。"郎"为直吹之意,"叨"即葫芦),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,主要流传于傣、彝、阿昌、德昂等民族中。葫芦丝可分为高、中、低音三种类型,常用的调为降B、C、D等调。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,主要流行于傣、阿昌、佤、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、临沧地区,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。 葫芦丝((又称葫芦萧)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 ...
古琴,又称琴、瑶琴、玉琴、五弦琴和七弦琴,是中国的拨弦乐器,有3千年以上历史,属于八音中的丝。古琴音域宽广,音色深沉,余音悠远。自古琴为其特指,于1920年代起为了与钢琴区别而改称古琴,本文统称琴。初为5弦,汉朝起定制为7弦,且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,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。 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乐器,有"士无故不撤琴瑟"和"左琴右书"之说。位列四艺"琴棋书画"之首,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,亦为文 ...
古筝是古老的汉民族弦乐,属弹拨乐器。在汉族传统乐器中,古筝音色优美,音域宽广、演奏技巧丰富,具有相当的表现力,因此它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。结构由面板、雁柱、琴弦、前岳山、弦钉、调音盒、琴足、后岳山、侧板、出音口、底板、穿弦孔组成。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,弦架"筝柱"(即雁柱)可以自由移动,一弦一音,按五声音阶排列,最早以25弦筝为最多(分瑟为筝),唐宋时有弦十三根,后增至十六根、十八弦、二十一弦等 ...
弦乐器与竹管乐器之总称。亦泛指音乐。《礼记·乐记》:"德者,性之端也,乐者,德之华也,金石丝竹,乐之器也。"《商君书·画策》:"是以人主处匡床之上,听丝竹之声,而天下治。" 唐 韦应物 《金谷园歌》:" 洛阳 陌上人廻首,丝竹飘颻入青天。" 明 李贽 《哭怀林》诗:"交情生死天来大,丝竹安能写此中!" 叶圣陶 《倪焕之》十:"这时候,前街的锣鼓声和人声一阵阵地沸扬起来,中间碎乱地夹杂着丝竹的吹弹。 ...
文枕琴在莆仙一带又称枕头琴,基。在福建,除用于莆田文十音之外,在晋江十番中亦有,当地群众称之为"床"。昔时共有丝弦九条,定音为.6 1 2 3 5 6 1. 2. 3.(.x表低音,x.表高音),以芦苇杆为弓,涂上松香后象小提琴般地与弦摩擦演奏。有坐奏、行奏两种。坐奏时将琴身平置,行奏则扛于左肩,左手扶之,右手持弓。 据考,文枕琴当与古代乐器轧筝、蓁有着密切关系。 ...
库木日依,是塔吉克族弹拨弦鸣乐器。又称库木里。外形和多朗热瓦甫、热布卜相同,一般用于宗教。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。在漫长的旧社会,它和巴朗孜库木一样,封建迷信为库木日依罩上了一层宗教色彩,不论是喜庆、婚礼的歌舞,还是在日常的娱乐中,人们都不能弹奏库木日依,而只能在为死者送葬、演奏《卡素依》哀乐时才能弹奏,在它和巴朗孜库木的伴奏下,去世的人才可以进入天堂;20世纪50年代以后, ...
据史书记载,中世纪以前,中东的亚速、波斯等古代阿拉伯国家,流行着一种击弦乐器,名叫萨泰里琴。明朝(1368--1644),随着中国和西亚、东亚间日趋密切的友好往来,萨泰里琴由波斯经海路传入我国,最初只流行在广东一带,后来逐渐扩及到中国各地。后来经过中国民间艺人的改造,萨泰里琴渐渐演化成为中国的民族乐器──扬琴 击弦乐器。又称洋琴、打琴、铜丝琴、扇面琴、蝙蝠琴、蝴蝶琴。 相传扬琴的前身是流行西亚地区 ...